《革命之路》:现代人是如何走出精神困境,重构现实生活的

蟹老板

2020-06-24 11:06:06 1988

2. 个人生活在虚无状态,自由选择成为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哲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说“存在就是虚无”。误解的人,会以为这是说人生是无意义的,生死都无所谓,有人在虚无中了结自己的生命,如艾普尔看似流产意外而死,却是自己以必死之心为之。

事实上, 萨特说,“虚无”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正如一个杯子,杯子是虚无的,所以它要去盛装咖啡或者茶,变成一杯茶,一杯咖啡,杯子便有了内在,有了意义。人生亦如此,因为虚无的出现,人们有了选择填充生活的自由。人们在获得选择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承担选择带来的结果。

无论是爱普尔,还是弗兰克,他们都没有承担的勇气,被动地接受着外物的安排,精神一直都独立不起来。生孩子是意外,进入婚姻生活是意外,每次想要改变时,都有外界的意外干扰。他们迷失在时代之中,找不到自己。尼采说“上帝已死”,下半句是人自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上帝已经无法为凡人的人生负责,可是显然这种能力在他们身上还没有生长。

3. “新型的极权主义”,人在物欲中迷失


美国社会学家“马尔库塞”提出“新型的极权主义”,它不是用恐怖的手段来控制大众,而是用无尽的消费和享受来贿赂大众,让人们陷入到“舒适的不自由”之中,难易察觉社会对自己的控制,也就无从反抗。

现实生活很舒适,为什么要改变呢?为什么不接受呢?富裕的生活和舒适的享受本身并没有错,但人们为此付出太高的代价,人被“物化”,不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一切问题,人们都尝试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

来源:互联网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