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三大导演齐聚新浪潮,探讨中国电影的“新商业大片”时代

分类:明星  标签:陈可辛徐峥
蜡笔小猪

2019-11-22 16:36:02 9090.014

2019年11月21日晚,由微博和金鸡百花电影节联合主办的新浪潮产业论坛 “中国电影的‘新商业大片’时代”在厦门召开。导演陈可辛、徐峥、陈思诚齐聚,张一白作为论坛主持人,与三位嘉宾一起对中国电影的“新商业大片”时代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商业大片”时代新在哪?不断发展的动力来自哪?

回顾中国商业片的发展历程,从2002年《英雄》,到2012年《泰囧》,再到近几年票房破30亿、50亿的商业电影,中国商业大片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主题表达和类型审美上,都呈现出更加多元的特点。原创性、现实题材、类型的运用和探索正是当下中国商业电影“新大片时代”的时代特征。

当谈到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变化时,徐峥导演坦言,没想过《我不是药神》里社会性和商业元素的融合会产生如此大的传播力。“中国观众对内容的饥渴程度,对类型融合的接纳程度,对所有创作者思想表达的理解都是非常厉害的。”随着观众的迅速成长,原来仅仅只是停留在娱乐层面的商业大片需求也被抬高了。

陈可辛导演对徐峥导演的观点表示赞同。来内地拍戏15年,他是中国观众飞速成长的见证者。从完全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电影类型和喜好,中国观众变得越来越有判断力,因为他们对内容出发点的关注和对各类题材的包容,才让《老炮儿》《我不是药神》等非主流电影成为票房“主流”。

陈思诚导演也表示,中国的电影观众广泛阅片,看全世界各地的电影,视野开阔,是很专业的一群人。中国商业大片的成长正是源于他们,“中国观众在拿全世界电影跟我们作比较”,这样的鞭策推动着市场化还不到二十年的中国商业电影不断向前。对此,陈思诚导演还说,“我希望观众可以给国产电影更多的包容,我们一直在努力””相信中国电影会更好”。

类型片是否会成为商业片趋势?

继《寄生虫》拿下戛纳金棕榈后,《小丑》也获得威尼斯金狮,这对类型片创作者而言无疑是一种鼓励。那么类型片是否也会成为中国商业大片的发展趋势呢?

徐峥导演认为,现在的类型片更偏向于一种融合性、复合型的类型片。创作人在影片创作中需要顾全商业性、娱乐性、社会性、人物的灵魂性、整个电影的艺术性等等,有一个让步和平衡的过程。但“归根结底对创作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电影的主题”。

来源:北青网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