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一条狗的使命》:探讨一次有温度的个人主义

分类:电影 影评  标签:一条狗的使命
蟹老板

2020-06-27 09:08:56 1401

个人主义将个人本生作为最高价值,强调个人的自信、认知、尊严以及个人的决定权等。但任何事物过犹不及,把握度非常重要。导演在采访中表示《一条狗的使命》主题就是贝利在影片最后强调的“及时行乐”,其实它想表达的不止于此。

《一条狗的使命》中如果仅仅劝告人们活在当下,那么贝利为何要执着于让伊森认出它,而伊森又为何对汉娜念念不忘。贝利与伊森其实都是个人主义在影片中的写照。贝利轮回四世却唯独想要回到第一个主人身边并被认出,其实就是一条追求自由选择的道路,是个人主义的正向举例。

贝利让伊森认出自己

影片不仅在表现个人主义,也在反思个人主义。伊森在腿伤后极度否定自我、否定爱情,以“我”的意识为主导选择分手;尽管伊森的父亲将定义权交出,但他认为工作定义成败本身也是基于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的个人主义。

这实际上就是在质疑个人主义,当我们处于束缚中时,个人主义是一把劈开牢笼、追求自由与自我价值的宝剑。而当我们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选择时,个人主义反而让我们一叶蔽目,无法走出自我的世界,成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刺。

随着周遭的变化,文化的变化,过度个人主义容易导致人的狭隘、冷漠。导演让贝利最终促成伊森与汉娜的的再次相遇,其实也给了我们一些建议,既关注自我又放眼世界与爱结合后的个人主义更加温和,这才是当下社会需要的个人主义。我想这样解释导演的活在当下更加妥帖。

狗作为人文主义爱的象征,从个体生存的现状以及人生困惑中去帮助人们寻找自我存在最合适的状态,也是《一条狗的使命》中贝利传递出的温度。

回归现实,个人主义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网上有一个段子叫做:“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这其实是一种个人主义下甜蜜的负担。我们很容易根据自我的认知与经验对世界做出自认为正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判断与生活中的种种“权利”结合时容易形成一种压迫。

在生活中这样的压迫极容易造成好意的曲解与矛盾的升级,时常跳出自我,换位思考,才能把握好个人主义的度。

当个人主义向内发展时便是对于自我的判断,如同一叶小舟置于坳塘它很大,置于汪洋大海却很渺小。生活中过度的个人主义将会使我们失去对于世界的参考,过度的高估或贬低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终究有一天会痛苦的走出来。


来源:互联网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