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美国电影,这么大尺度也行?
1975年3月,美国结束了泥沼般长达20年之久的越南战争后,这部电影上映了,这不是偶然,而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因此,才会被称为经典。
而男主的人设就是一个曾经参加过越南战争的退伍老兵。因为生活拮据,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期间,银行的工作人员问他,为什么不去安置办找工作,他的回答基本上表现了大多数越战老兵的窘境,因为安置办给的工作养活不了一家人。
就这一个越战退伍老兵的安置问题,就已经使得本片的高度一下子上去了。
接着还有很多人关心的同性恋问题,本片中的男主是一个同性恋者,甚至于在抢劫前的一年就已经跟自己的一个“妻子”秘密举行了婚礼。
这在1975年时非常先锋的一个观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开始了一大波反叛运动,其中就包括让社会接纳同性恋人,并让这些人都获得自由婚姻的权力。
但是不同于今日,要知道,上个世界六七十年代,你要是提出这样的主张,它会意味着什么。
还有一个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的嬉皮士运动。
这一点在片中表现得很明显,比如那个送披萨的快递员,比如欢聚在四周,甚至为男主打起横幅大喊加油的年轻人。
嬉皮士运动主要的行为就是反对政府,提倡自由,而本片中对于这些人的刻画其实很暧昧。
我们看到的所谓的那些嬉皮士们都是一些什么人呢?他们仅仅是反对政府以及警察的所有的行为的人,并没有其他的任何的特质,甚至于他们都是一些反复无常的卑鄙小人。
上一秒,他们可以完全的支持银行劫匪,下一秒却会因为劫匪的出逃而恶语相向。
导演虽然着力于展现这些人的特质,但是却有刻意丑化的嫌疑。这一点并不是很应该去做的。
看完了这几点,我们再看看看阿尔帕西诺的演技,其实说实话,相比较这几点的现实意义,阿尔帕西诺的演技实在不值得一提。
但是确实要承认,他在本片中的演技属于一流,本片中饰演的劫匪也比黑帮的头目更加立体丰满有层次。就这几点而言,本片确实是应该被称为经典,这不过分。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