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影讯

冬去春又来

分类:电影  标签:
花溪信马

2019-04-18 14:57:12 7580.011

    因此影片不同章节的风格有所差别。费聿竹说,“因为地域心境的跨度,需要这样的区分”,在拍摄中,也没有太多前期计划,没有分镜头,“唯一需要确立的是人物的完整性,其他就根据现场环境,当时的心境,再去选择戏的基调。”

    一个关于归属感、时间和选择的故事

    电影故事来源于生活,是费聿竹通过体验和观察得来的,对自己和身边人生活的提炼。

    “归属感”是本片的一个出发点。“最开始就想拍一个关于归属感的故事。刘夏这个角色,永远都是在身份、地域、情感当中,不断地徘徊,不断地去做选择,这都是归属的范畴。”

blob.png

    在开拍之前,费聿竹导演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归属感,“也是想通过拍一个片子,慢慢了解到底什么是归属感。”所以对女主角,导演明确告诉她,“希望有一个信念,需要自己去寻找角色的归属感。一起拍,慢慢找。”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女主角的归属在不断发生变化。“电影中不断提及时间的概念,因为时间概念是不可控的力量,对人的改变是很大的。”春夏秋冬,作为一种符号,将女主角的生命历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而在时间、选择与归属的背后,我们能看到女主角身上的品质。费聿竹说,“我想要去展现女性的韧性的一面,可能超出了男人的刚强,同时又有女性的柔软。”

    电影中提及到的芭蕾舞的要义“开、绷、直”,费聿竹认为,“实际上她做不到所谓的开,不是芭蕾动作上的开,而是性格上的开,所以最终被淘汰。”

blob.png

    本片对待芭蕾舞的态度,与多数舞蹈题材电影的“英雄式”不同,“大部分舞蹈题材电影,都在讲如何不断努力,不断冲破一切地困境,最后取得成功。而《冬去春又来》是抗拒芭蕾的,尤其古典主义芭蕾是一种抹杀个人表达的舞蹈形式。

    女主角不断地寻找归属,也是不断寻找自由的一个过程。这种寻找和选择“无所谓对错,都是人在命运之下的选择。最后也没有定义什么是归属感,但是给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诠释。”

    用电影传达善意和温暖

来源:百度-导演帮V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