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影讯

重看《洛丽塔》才知道不是每个义无反顾,都出于真心和善良

一糜阳光

2020-04-23 22:16:48 19410.211

他形容洛丽塔为“我的生命之光”,不动声色的觊觎着少女:偷偷观察她、看她晒被子、任由她捣蛋把口香糖粘在他的笔记本上、贪恋的看着洛丽塔的红唇...

电影中亨伯特眼中的自己温柔、矜持,他细心照顾着洛丽塔,对她有挑逗意味的举动加以克制,可能就是观众对这个男人恨不起来的缘故。然而童年之殇沉重,亨伯特的精神早已出现问题,这一路上,愧疚、满足、罪恶感让他精神奔溃,他怀疑洛丽塔不忠、怀疑有人跟踪,最后在愤怒里谋杀了奎尔蒂,而亨伯特也在绝望愧悔中付出了代价。

1、原生家庭的教育保护意义不可替代

单亲家庭的教育保护责任难度加倍,如洛丽塔一般的家庭结构,对妈妈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有母亲的慈爱更需承担起父亲的引导保护。洛丽塔物质条件丰富,但因父亲角色缺失,加上这个年纪对异性的好奇,产生的恋父情节没有得以修正,让亨伯特有机可乘。

2、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伤害,犯罪者才是该谴责的对象

关于这部奇书到底是老少恋的爱情故事还是不伦关系的犯罪实录,向来被人称道,因其描写手法特殊,很多读者和观影者都被迷惑,认为亨伯特的犯罪都是洛丽塔引诱的。

而实际上,原著和电影的视角单一,都是单方面表达亨伯特所思所想,原著中甚至连洛丽塔与人的对话都没有,在信息不对等的条件下去判断责任比重是不负责的,如果洛丽塔可以发声,这段“爱情”可能就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受害者有罪”是社会舆论对二次伤害,许多伤害过后受害者不敢报警,除了担心报复更多的是受不了另类的眼光。

作为旁观者,我们很容易把重点搞错,把该用在犯罪者身上的激愤,转为对受害者的谴责,似乎“根治”了受害者,犯罪行为就会减少一样。

只有公正的法治、炮口统一的愤怒、少一些毫无根据的阴谋论和受害者有罪思维,才能避免“洛丽塔”式的悲剧再次上演。请记住,如果伤害已然发生,指责和马后炮都不是抚慰受害者最好的方法,爱才是。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