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辣目洋子的《导演对我下手了》还灵吗?

分类:电视剧  标签:导演对我下手了
花溪信马

2019-05-13 11:04:49 10300.006

    其次,《导演》讲述的是剧组的故事,吐槽各种套路剧的不合理之处,再用强行合理和自我打脸的方式制造笑料。从观众的反馈来看,这种模式的喜剧效果和《生活》不分伯仲,但是与《生活》中接地气的日常吐槽相比,《导演》中引起观众共鸣的点减少了。此外,《生活》的平民化搞笑偶尔能够戳中观众的某个痛点,引起笑中带泪的小人物心酸,这一点在《导演》中是不具备的。

    再次,“历史永远只铭记第一名而淡忘第二名”确实是有道理的。作为“全网第一部专业竖屏单元剧”,《生活》上线的时候业内外纷纷在讨论这种新形式。而《导演》上线的时候,“竖屏剧”的话题巅峰已经过去6个月了。在此期间,由于市场内长期没有爆款竖屏剧的出现,曾经的热潮消退,很多人认为竖屏剧只是昙花一现,关注度自然有所下降。

    更重要的是,《生活》和《导演》两部剧均是单元剧的形式,没有长线的剧情和比较丰满的人物角色。没有长线剧情对于观众来说就缺乏追剧动力,单元剧就变成了可刷可不刷的存在。可见,《生活》和《导演》这样的竖屏单元短剧并没有培养出足够的用户粘性,观众对于他们的作品忠诚度比较低。非“第一部”是天时不够,缺乏粘性用户是市场内的地利不足,演员阵容不如《生活》则是人和不佳,最终导致了《导演》市场表现平平。

    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其创作思维已经大面积影响了剧集,竖屏剧的推出将短视频和长剧集在播放形式和刷剧行为上进一步做了整合,既拥有双方优势也涵盖了二者的缺点。不过二者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吸收和融合终将对先天缺陷进行改进和弥补。

    如果说长剧是打造剧集向IP,如“三生三世”系列、“致青春”、“盗墓笔记”、“鬼吹灯”等,那么短视频更适合将人物打造成IP。其实《生活》和《导演》的形式和早年间的单元喜剧《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等如出一辙,只不过前者把手机竖起来了而已。《屌丝男士》和《万万没想到》的成功离不开对“屌丝大鹏”和“王大锤”形象的塑造。二者都是通过打造人物IP形成了一定量的粉丝,然后推出后续的相关作品。

来源:影投人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