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钟》结尾其实拍了两个版本 刘浩存等了我们三年

分类:电影 明星  标签:张艺谋一秒钟张译
一糜阳光

2020-11-30 17:51:11 18910.116

11月27日,《一秒钟》终于如约上映了。


2007年,戛纳电影节在60周年之际,邀请全世界享有盛名的33位导演,每人拍一段关于电影的三分钟短片,汇集成一部《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张艺谋是受邀的五位华人导演之一。三分钟没拍尽兴,催生了拍《一秒钟》的念头。



感受一下这份世纪豪华导演名单

又过了十年,诺兰、昆汀、斯皮尔伯格等导演发起一场“怀念胶片”的活动,但并没有掀起很大声浪。张艺谋意识到:“一个胶片时代结束了——工厂都没有了,生产的工厂、洗印的工厂都没有了,所以这些大导演们也就不再去做最后的坚持了。”

甚至连大银幕都有可能消失:“下一步就是线上线下的问题,电影的观看方式也许会彻底改变。50年以后电影是什么样子,谁知道呢?”

张艺谋并不是一个抱残守缺的人,事实上,“我差不多是中国最早,从《三枪》开始就用数字机了,所以我后来拍《山楂树之恋》的时候才让周冬雨演了一百遍,因为那是数字机。”

但他怀念那个时代:“大银幕就是大银幕,是聚集观看的一种磁场。你跟几千个人在一起,看这个光影、看这个梦幻,你呼吸、你笑、你哭,你所有那个感觉……我们是这么成长起来的。”



于是,《一秒钟》用一个“父亲在胶片中寻找女儿的一秒钟影像”的故事,串起了那个年代人们对电影的热爱,也是张艺谋这一生对电影的热爱。他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这是“一封写给电影的情书”。



《一秒钟》的海报以电影胶片为“山丘”

看过电影的影迷应该都能感受到这份“情”:片中,张译对女儿、范伟对儿子、刘浩存对弟弟是情,精神匮乏年代人们对电影的翘首以盼是情,贯穿张艺谋电影的“奔跑与等待”是情;而戏外,70岁的张艺谋对胶片时代的怀念是情,为了电影能够上映的奔走也是情。



张艺谋在《一秒钟》片场

关于《一秒钟》:喜欢让演员奔跑,这种情感可以逾越技术和时代

问:为什么想要拍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