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卷和丧的年代,《老友记》仍是年轻人的安慰剂

分类:电视剧  标签:老友记 第一季
雅1203

2021-05-31 13:35:20 9310.013

在纽约州立大学开设《电视与社会》课程的Elayne Rapping博士认为,《老友记》标志着美国文化的变化,反映出了社会的主流趋势,“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青年统治的文化中,青年形象已成为我们文化的主导形象。这部剧让美国人意识到,20多岁确实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在今天,如果影视剧不把年轻人当主角,可能都根本拿不到投资。不过27年前,天还不全是年轻一代的天。根据出品人凯文·布莱特的回忆,《老友记》当年在NBC筹备要拍的时候,高层给的意见是:全是年轻人,这怎么行?

《老友记》曾经一度不是六人行,而是七人行,还有一位“老家伙”帕特警长(Pat the Cop),负责给年轻人们提出心灵指引。不过当制作团队开始排练,就意识到这位“人生导师”的存在非常违和,最终砍掉了这个角色。

实际上,NBC过去的担忧自有其原因。在《老友记》之前,过去的情景喜剧通常都是在刻画一个大家庭的生活场景(比如80年代的《成长的烦恼》、《欢乐满屋》),父母才是真正的主角,孩子们都是点缀的支线人物。

而到了90年代,《老友记》与《飞越比佛利》成为第一批最早聚焦独立的年轻人的电视剧集。《老友记》中,虽然几位主角的父母也是固定配角,但他们都只是负责提供笑料,并不会过多干涉子女的生活。

《老友记:重聚》中,制片人玛尔塔·考夫曼回忆说,《老友记》当年突然登上《滚石》等权威文化杂志的封面,开始被视作”时代精神的象征“。纽约都市里,六位主角呈现出有别于”婴儿潮一代”的“千禧世代”的精神面貌。

当“性、毒品和摇滚乐一起解放”的年代过去之后,随着娱乐业的爆发,年轻人们追逐着流行文化的潮流,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变成了消费。社会整体已经变得更加包容、多元。尤其是,流行文化擅于吸取各种新潮的生活态度。人们对很多事情都已经习以为常。“千禧世代”的特点是:注重个人的感受,相比“集体”怎么样,更强调个性的存在。他们没有战争的记忆,对世界更有安全感,对社会发展更务实,或者说更趋于日常化。

因此我们看到,在《老友记》里,二十多岁的朋友们住在公寓里,不追求向上层升迁,共度美好时光。当第十季结尾,六个人搬离公寓、进入婚姻,最幸福的时光至此终结,真正的烦恼即将降临。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