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津湖》之前,你需要知道这些历史

分类:电影  标签:长津湖
嗯她呀哈

2021-10-02 15:01:29 41411.193

  为了弥补自身火力的不足,虽然志愿军在进攻时会采用三三制战术,集中很多优势兵力,但他们通常会在黑夜掩护下进行,灵活采取近战、夜战的战法,扬长避短。战后,据美军士兵回忆,“使人望而生畏的不只是志愿军的集中进攻,而是他们的佯攻、奇袭或夜间的悄悄渗透。”“月亮是属于是中国人的,他们在夜色中出现,四面八方都是。喇叭(冲锋号)和胶鞋的声音令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让美军吃了不少苦头,留下深深的心理阴影,他们患上了“月亮恐惧症”,不得不承认“月亮是中国人的”。战斗力不够,武器装备来凑。针对志愿军的夜战能力,美军不断研制夜视装备,并给部分部队配备了改进后的夜视仪。

M3夜视仪卡宾枪

  美军对二战结束前后研制的红外夜视仪M1进行了改进(最早的夜视仪为纳粹德国二战期间研制的ZC-1229“吸血鬼”),将其中的一批成果——M3夜视仪送到朝鲜战争前线,装在卡宾枪上,为夜间战斗提供了便利。

  不过,这款夜视仪卡宾枪由于电池质量大而且电容量较小,并不能有效对付志愿军夜间近距离渗透,因此没有大量装备美军。1951年11月的一次战役后,志愿军缴获的美军各类武器中,就有M3夜视型卡宾枪。对比武器装备,在当时,志愿军使用的武器大多是三八式、中正式等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缴获的“万国造”枪支。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装备最差的也是卡宾枪、冲锋枪等步兵武器,更不要提大量的坦克、装甲车和飞机,以及新加入的夜视仪。然而,即便武器装备悬殊,美军强大的火力也难以抵挡志愿军猛烈的进攻。

武器装备及战费对比

  从一开始美军放言“圣诞节前结束战役”轻视志愿军,到被志愿军的奇袭、夜战弄得头痛不已、心生畏惧,再到美军王牌部队经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差点被志愿军包了饺子……志愿军以“气多”战胜“钢多”,扭转了战场态势,为最终的停战谈判创造了可能。朝鲜战争之后,美军一直都在学习和研究志愿军的战法和战术,并将夜战作为训练改革的重点,可见志愿军的夜战对他们的打击之重。这场震惊世界的长津湖战役,也被写入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我们为这场战争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这一战赢得的是世界的尊重和家园的长久安宁。如今,我们借《长津湖》重温这段历史,用电影的方式永远铭记这场战役和那些“最可爱的人”。

来源:Mtime时光网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