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影讯

《狗十三》:等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分类:电影 影评  标签:
花溪信马

2019-03-26 17:36:55 13250.011

        “只要不抱希望,也就不会失望了”。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可以从她的表情上窥到一二。

        刚开始的李玩敢爱敢恨、有哭有笑,心情都写在脸上,但随着“爱因斯坦事件”告一段落、去天文馆看展览未果、弟弟在生活中出现等一系列事情的发生,李玩逐渐变得面无表情,直到最后,她才学会在流浪狗收容所外对父亲说“谢谢”,在饭桌上吃下一口狗肉,挂上了礼节性的微笑。

        李玩如何看待自己这种变化我们不得而知,可在许多大人眼里,这显然是孩子“成熟、懂事、长大”的标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平行宇宙”理论支撑着李玩的“天真执拗”,她相信在另一个宇宙里会有另一个自己能过得开心如意——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与这一“真理”近在咫尺,因为楼上就是那个“不愿改变”的自己。

        李玩一直以为楼上人家养了鸟,尽管她无法解释为什么会传来那么多种鸟叫声,但她还是愿意相信“耳听为实”……后来她才发现,所有鸟叫声都是一个别着学生干部“三道杠”、疯疯癫癫的“巨婴”发出来的。

        这是整部《狗十三》中最“魔幻”的一处情节,李玩明白/死心了:要么打碎自己的世界,在剧痛中成长,要么紧紧包裹住自己,被外面的世界抛弃……不是进,就是死。

        说到这里,还想再提一次姐姐李堂,她不但是李玩人物形象的补充和衬托,同时也是她另一个维度上的延续和拓展。

        起初李堂是为了辅导李玩英语住进来的,通过她,李玩首次接触到了滑旱冰、早恋、性成熟、妥协,乃至是根本没意识到的反目成仇和重归于好。

        李堂远比妹妹要“懂事”,从糊里糊涂的“喜欢”到仅用四句话就和男友高放洒脱分手,足见她“成熟”起来有多快——正因如此,在结尾时才更显出两姐妹对第一只爱因斯坦的态度差异有多大:李堂在早已学会妥协、顺从的同时,依然留有一份执着的初心,而李玩则在抗争失败、停止挣扎后,在转变同化中彻底舍弃了过去。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