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斗》评论两极分化 赵宝刚:展示真实生活

分类:电视剧  标签:青春斗
再见皮球

2019-04-04 16:54:26 11630.005

今年64岁的赵宝刚,曾拍出过一系列经典的青春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都引发过全民追剧热。

《青春斗》里,快速进展的情节、幽默感的京腔台词、奔跑的慢镜头以及望远镜等道具,都能在《奋斗》里找到影子。

电视剧《青春斗》海报

仔细想来,其中一些人物的设定和赵宝刚过去的电视剧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总有角色特别喜欢“折腾”,他们任性嘴硬、情绪大开大合,行为冲动又感性,《奋斗》里的米莱、《我的青春谁做主》里的钱小样都带有这样的特点。

在《青春斗》里,主角们突然陷入恋爱、突然地开撕又和好。如果说可劲儿折腾是专属于青春的一种姿态,但这样的角色对新一代的年轻观众来说,并不能产生很强的代入感。

如今,90后的自述里常带有“佛系”的标签,不是意味着他们不上进,而是面对压力选择用一种不求输赢、看淡一切的姿态,把焦虑自我消解。《青春斗》开播不久,主角丁兰在大四最后一次考试时被一个男生超了,她就去生气质问为什么考第一,这一幕就让不少人直言很出戏。

视频截图

社交网络上,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强调边界感,电视剧里,几个女孩之间在毕业季时面临不少情感纠葛。在讨论区,一位观众就表达了“我们九零后真不这样”的看法:“我们不动不动就交男朋友,也不时时刻刻问人你真诚不。”

为什么没成为另一部《奋斗》?

近年来,曾经每部必洒狗血的国产青春剧,开始在情感上追求真实和细腻,比如口碑较高的校园剧《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人物设定都是普通的校园学生,却能引发许多共情。

赵宝刚在接受采访时说,《青春斗》的很多剧情都源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他力图打破目前青春剧的惯用模式和套路,传递出“青年人要靠自己奋斗”的理念。

同《青春斗》一样,当年的《奋斗》也是用人物群像的方式来反映年轻人的青春,尽管人物设定有戏剧化之处,但是树立起了几位敢爱敢恨、追求独立自主的都市青年形象,这在当时的影视环境中比较少见。

更重要的是,《奋斗》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探讨的社会议题,比如人格独立、家庭背景、婚恋自由,引发80后共鸣的同时带有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

《奋斗》海报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