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讲述中国式母女关系:爱恨捆绑,平衡对立

分类:电影  标签:春潮
郭富城

2020-05-19 21:24:31 20990.039

除此之外,片中编排的祖孙三代,在口音方面同样也让观众严重出戏:说台湾腔的外婆+说普通话的妈妈+说东北话的外孙女。

三人聚到一起,宛如重组家庭一般。每每遇到激烈的争执场面,总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些许喜感,与影片的严肃初衷背道而驰。

好在,即便如此,大多数女性,还是能够透过这部电影,获得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种共鸣,主要源于一种共通的情感经验。

毕竟,身为女性,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既是母亲又是女儿。

如何逃离亲密关系中的爱恨捆绑,如何学会与上一代平衡自处,是我们很多人穷其一生仍需不断探索的人生课题。

正因如此,所以导演杨荔钠在探索母女关系的同时,还加入了很多个人化的主观表达。

导演杨荔钠

影片的取景地,被杨荔钠搬到了被她称为“第二故乡”的长春取景。

在公开发表的《写给<春潮>的信》里,她这样写道:“主场景是我大姨家,没有任何一间屋子比它更好,房里的桌椅茶杯,床铺镜子,都该记得我的体温,我在它们面前长大。”

这些属于她的独家记忆,都被她带入电影,以影像的方式,予以了更多的情绪化表达。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们完全可以将《春潮》视作是一部比较典型的作者电影。

虽然导演杨荔钠在主流群体当中的知名度不高,但其实她已经浸淫影视圈多年,有着极深厚的导演功底。

早在1999年,她就已经凭借纪录片《老头》一跃成为中国独立电影的先锋人物。

片中,她用镜头记录下了最直接的生与死和最鲜明的乐与悲。

纪录片《老头》

第二年,受贾樟柯之邀,她参演《站台》,在电影里饰演钟萍,与赵涛平分秋色。

《站台》日版海报

纪录片导演出身的她,很擅长观察生活,也很乐于追求真实。

她坚信,只有通过真实的影像纪录,才能堪破世界伪装,挖掘出生活本质。

她说:“人到中年,我想说感谢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素材的梳理,无论是痛点还是快乐,都是我创作的源泉。”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