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副教授分析《地球最后的夜晚》的错判与误读

分类:电影  标签:地球最后的夜晚
十里桃花

2019-04-16 10:01:34 8230.008

梁君健在《今日影评》中谈到,营销方其实可以选择更精确的看点来吸引观众,如:可以抓住人物本身,以及男主角能否在12年后碰到女主角,能不能重燃旧情等悬疑点来引发观众对时间线的探索热情。而影片后半段《地球最后的夜晚》是3D形式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清华大学副教授梁君健认为3D形式是对梦境和想象的影像化表达,这种特殊的视听语言成功地将观众代入到角色的潜意识表达中。导演毕赣是将一系列似曾相识的元素杂糅,并且排列组合。

梁君健表示《地球最后的夜晚》用看似荒诞的元素来隐喻现实,譬如影片中3D片段里小男孩打乒乓球,实际上对应2D部分黄觉对汤唯说“如果我们生了孩子要教他打乒乓球”,而乒乓球拍上老鹰的图案,又恰好对应着白猫父亲的外号老鹰。3D影片中出现的吃苹果段落,又对应着2D片段中“一个人在悲伤的时候,吃苹果是不会注意到苹果核的”的话语。梁君健在《今日影评》中认为,这都是《地球最后的夜晚》引人揣测和议新意的文本解构之处。

image.png

 主题是臆想或者束缚的情感? 艺术电影应多元化发展

《地球最后的夜晚》无疑引发了观众对剧情的诸多揣测。《今日影评》总结出了观众的几种猜想。如:全片其实仅黄觉一人,其余人物全部为臆想——12岁的小孩可能暗示他和万绮雯当时错失的孩子,只是在黄觉的梦境中一直成长。但这个孩子可能是白猫的,甚至是儿时的白猫。不仅如此,也有观众猜想《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主题是那个苹果,因为“苹果完整地吃进去代表着痛苦”,苹果更是禁果。所以电影中的主人公们试图去触犯禁忌,试图去从正常、伦理化的现实世界中寻找被束缚的情感。而可贵的是,毕赣导演也给了观众充分的开放空间去解读。

《今日影评》中,梁君健也谈到2019年这样一部现象级的有艺术价值的电影出现,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它吸引了一些不会去接触文艺电影的观众。而《地球最后的夜晚》也很可能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一次积极效应,其展现了营销的巨大力量。《今日影评》在关注到事件热度本身以外,也寄希望于营销事件不会阻碍艺术品类本身的发展,不会影响中国电影行业对于多元性的正面态度。毕竟它极其珍贵地展现给观众,电影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据悉,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档于CCTV6电影频道播出。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