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从文化角度侧写历史,让主旋律充满文学性

分类:电视剧  标签:觉醒年代
漫漫人生路

2021-03-09 12:58:58 14400.055

比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以前影视剧对陈独秀的形象刻画,可能比较单一,大多数时候,他是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的身份出现的。

但《觉醒年代》里,他不仅是一个有着过人学识和胆量的政治家,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中年人,一个普通的父亲。

比如他私下的个性不拘小节,大大咧咧。

一出场,他披头散发、不修边幅,在一众激昂辩论的学生中趁乱拣饭,吃得气定神闲;

到北京为《新青年》成功谈成合作,他难掩喜悦直接躺进雪地;

在火锅店里,他学百姓涮羊肉,狼吞虎咽的吃相让人忍俊不禁……

而在家庭生活中,他跟很多不懂得跟孩子相处的父亲一样,明明深深爱着孩子,可因为与孩子有种种误解,彼此一时半会儿又都放不下身段,只能偶尔尴尬僵持着。

于和伟将陈独秀的多面性演得出神入化,凸显出革命领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也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历史课本中的那些伟人,在《觉醒年代》里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爱人;也因此,他们当时为革命所付出的牺牲,才更显伟大。

作为重大题材创作,《觉醒年代》在历史事实和种种细节上,都相当严谨。

大到外交部的陈设,小到剧中人物所用的牙刷牙粉,都力求真实再现,比如北大红楼建筑按照1:1.2的比例复刻原版。

不过,得到最多赞许的,是剧集镜头语言的运用,它以丰富的意象,表达出厚重的历史内涵,形成写实性和抒情性交融共生的美感。

比如青年毛泽东出场,磅礴大雨中,毛泽东抱着刚出刊的《青年杂志》一路跑过,两分钟的蒙太奇里,市井百象亦是当时中国的缩影:

军阀士兵骑着高头大马,挥舞着鞭子耀武扬威,乞丐在污水中捡拾残羹剩饭,卖儿鬻女的贫苦百姓,坐在汽车中吃三明治的富家少年对窗外的一切麻木不仁……

画面颇具电影质感,主观镜头的感染力极强,积贫积弱的中国映入眼帘,让人沉重。

而有志青年为护住理想在其间奔走,又让人充满信心和希望。

再比如鲁迅的出场,则是将他小说《药》里所描写的一切影像化了:菜市口一列官兵推出一名年轻的男子斩首示众,手起刀落人头落地,无知的百姓拿着铜板给官兵,要用馒头沾着热乎的鲜血去给儿子治病。

鲁迅先生在这一场景中出场,表达出他内心的悲凉和绝望。

主创们流畅的运镜,充满美感和思想力度的视听语言,让电视剧在写实的同时,传达出更深层次的表意功能。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