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回乡葬母 一路高升升任一品
得知康熙帝召见于成龙,石玉兰不顾于成龙的阻拦,特地为他赶做了一身新朝服。
康熙帝见到于成龙,亲切地称呼他为“于青菜”,赞许他3次被举为“卓异”,乃今时天下清官第一,难能可贵。康熙帝还记得于成龙为官20年,年庚65岁。
康熙帝毫不掩饰对于成龙的好感,亲切的拉着于成龙的手到南书房小坐。君臣二人谈古论今,相见甚欢。康熙帝问起于成龙的老师、岳父邢老先生著书立学之事,求邢老先生所著《论语别叙》一读,于成龙拿出此书献于康熙帝,康熙帝随手翻阅,盛赞此书。
于成龙回到巡抚衙门,周瑞和、柳晋阳备酒相庆。席间,于成龙先干为敬,感激两人不图名、不图利,二十年来跟着他“于青菜”吃糠咽菜颠沛流离,辗转罗城、福建、直隶等地,以民之忧而忧、以民之乐而乐;于成龙称周瑞和为“先生”,坚持以师礼拜周瑞和。
陈廷敬求见康熙帝,递交于成龙的“请假回乡葬母奏疏”。“葬母奏疏”言辞恳切,得康熙帝批准。
可以回趟江西老家的消息传到直隶巡抚衙门,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此时于成龙阔别家乡已二十年。
起程回乡之日,章吉仁前来传皇帝旨意,升于成龙为两江总督,兼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经过这么多事,章吉仁、于成龙终于再次心无芥蒂互通款曲,当年章吉仁对于成龙为啥不早点来福建来了福建为啥非要重审通海案的抱怨已经消失殆尽,剩下的唯有两个忠心耿耿为官为民的官员之间的惺惺相惜。两人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还未出直隶官道,又传圣旨,升于成龙任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于成龙升任一品官职。
前来传旨的陈敬廷传康熙帝口谕,特别向于成龙提到了两江“火耗”问题。“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
陈敬廷告诉于成龙,两江虽然富饶,赋税为全国之首,但“火耗”也是全国之最!于成龙之前的两位两江总督都想解决“火耗”问题,最终不但没解决反而都跌在“火耗”里,陈敬廷叮嘱于成龙两江官场复杂,务必小心行事。
阔别二十年,于成龙首次回到家乡。于成龙在院子里遇见玩耍的小重孙大梃,与小重孙相见却不相识,正所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大梃是于成龙孙子于准的儿子,大梃的名字还是于成龙取得……
邢家媛见到于成龙,百感交集。自从于成龙45岁赴罗城为官,夫妻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再见时都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 第1集:清朝初年,摄政王多尔…
- 第2集:为制止喀尔齐的圈地行…
- 第3集:屈一鼎听闻周瑞和被羁…
- 第4集:在于成龙与周瑞和即将…
- 第5集:于成龙拜别母亲,告别…
- 第6集:科考一案,山西提督学…
- 第7集:于成龙筹钱 远赴罗城…
- 第8集:蛮横地遇盗 于成龙痛…
- 第9集:拾掇破县衙 于成龙升…
- 第10集:受困苗家寨 于成龙因…
- 第11集:于成龙聚力 谢德昌兵…
- 第12集:石玉兰被休走罗城 谢…
- 第13集:于成龙带周瑞和及两原…
- 第14集:胡安之招供 知县被杀…
- 第15集:于成龙破藩田案 众犯…
- 第16集:康熙计杀鳌拜 金光祖…
- 第17集:两获“卓异” 于成龙…
- 第18集:受命造桥 天灾桥塌于…
- 第19集:刘君孚再次造反 于成…
- 第20集:为救春晓 于成龙斗胆…
- 第21集:刘君孚归顺 于成龙忘…
- 第22集:二匪施小计 欲置刘君…
- 第23集:于成龙带兵救麻城 众…
- 第24集:张朝珍捐躯 于成龙平…
- 第25集:上任第一天 福州大牢…
- 第26集:细查案卷 于成龙质疑…
- 第27集:牛阿根被下毒前,和林…
- 第28集:葛长天被之罪 章吉仁…
- 第29集:章吉仁降为六品官 于…
- 第30集:征莝夫有违民生 于成…
- 第31集:得知于成龙最终还是递…
- 第32集:三获“卓异” 于成龙…
- 第33集:颗粒无收百姓饿毙 于…
- 第34集:调查赵履谦 于成龙触…
- 第35集:“土匪”子虚乌有 于…
- 第36集:于成龙回乡葬母 一路…
- 第37集:上任两江总督 于成龙…
- 第38集:赫里不买账 于成龙张…
- 第39集:鱼壳寡不敌众,最后被…
- 第40集:杀赫里书“严禁火耗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