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背后:癌症患者寻“假药”自救,该当何罪?
事实上,中国法律制度并非没有为仿制药提供法规支持。 2006 年1月,《涉及公共健康问题的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颁布,2015年,卫计委又出台了《关于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的通知》,其中提到:探索通过利用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制度提高药物可及性的可行性,国内尚不能仿制的,通过建立谈判机制,降低采购价格,加快国内相关药品上市速度。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上述法规未正式投入实践。
2016年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亦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要求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
近几年,随着一大批专利药品保护期到期,国产仿制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癌症患者的求药焦虑和经济负担。在各地医保预算有限的前提下,能被纳入医疗保险或大病保险的报销范围的药品,仍是寥寥。即使被纳入,报销的限额也仍旧不是很大。
不过,国家和省级的医保药品目录更新并不容易。刘正琛告诉澎湃新闻,无论是医保目录的更新,还是新药的研发和投入使用,在中国都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周期。2017新版医保目录出炉距离上一次更新,间隔时间长达八年。
更重要的是,基本医保药品目录更新的机制目前也尚不够健全。
“一种新药,是否应该被纳入医保目录?应该用什么价格来纳入医保目录?没有疗效药物是否应该被剔除出医保目录?新药进入医保目录之后应该报销多少?现在都找不到一个文件或者法律来明确的界定 ”,刘正琛认为,医保目录的调整,应该要有科学的工具来辅助。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