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欲望的虚晃一枪

分类:电影 影评  标签:地球最后的夜晚
十里桃花

2019-04-16 09:59:03 15450.017

在《地球》中,当我们拨开重重的身份变幻迷雾和被人为搅乱的时间进程,甩开对于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尤金·奥尼尔、罗贝托·波拉尼奥和塔可夫斯基的匠气式“强行引用”,最终暴露在面前的是一股因为无法永久获得对于母亲/情人所象征的欲望情感而产生的神经质心疼。它渲染的是丢失的遗憾,不能拥有的失落,找不到失物招领处的空虚焦虑,以及由此而逆向产生的对自我情感价值的谜之认定。当一部影片极度在意表达对某物据为己有的诉求和无法获得的痛苦时,哪怕该物件的价值被刻画得再昂贵珍稀,它的境界也无法和《镜子》中对于美的精神价值的信仰与悲悯处于同一个层面上。


因为采用了相同的身份漂移裂变手法来进行追溯式的体验描述,很多人都将《地球最后的夜晚》认作是《路边野餐》的升级版。也确实,在精巧复杂而难度攀升至巅峰的技术手段衬托下,《地球》在形式上极大丰富完善了《路边野餐》的外在表述意图。但如果说《路边野餐》还带着一丝丝对于情感本身不确定性的怀疑、判断和茫然的话,那《地球》则滑向了带着感性专断色彩的“独裁者”自我怜悯式的自信。正如片中被旅店老板豢养的狼犬,情感被招之即来,它的走向顺从于主人的极端意志。特别是当我们听到老板为它取名为“凯里”(导演的家乡和两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地)时,更对《地球最后的夜晚》所表达出的某种特殊潜意识情感占有欲多了一份感性认知。


来源:豆瓣 九只苍蝇撞墙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